原文: 养不教,父之过。教不严,师之惰。
子不学,非所宜。幼不学,老何为。
大意:如果只把孩子生下来养大,而不去好好教育孩子,这是做父母的过错。如果不严格要求学生学习,这是老师没有尽到责任。小孩子不努力学习,这是不应该的。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,长大后既不懂得做人的道理,又没有文化知识,这样的人会有什么用呢?
国学小故事:“洛阳纸贵”的故事
在古代,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,名叫左思。左思小时候身材矮小,貌不惊人,说话还很结巴,因此他常常受到别人的嘲笑与挖苦。可是左思却不甘心被人瞧不起,于是他就开始发愤学习,读了很多很多的书籍。有一次,他读到了两本流传广泛的、也被很多人说写得很好的书。一本是班固写的《两都赋》,另一本是张衡写的《两京赋》。左思就细细地研究了这两本书,他发现这两本书文采确实很好,有很多很多华丽的文辞。但是左思发现这两本书有一些缺点,就是华而不实。于是左思就决心自己写书。为了使自己写的书不但文采好,而且内容也很充实,左思就到处搜集资料。经过一番努力,左思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历史、地理、物产、风俗人情的资料。等这些资料收集好后,他闭门谢客,谁也不见,开始认认真真地写作。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,他终于写成了一本书,叫《三都赋》。
写好书之后,左思就把书交给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张华和皇甫谧,请他们读一读,然后说说对这本书的看法。结果这两位文学家读完后,对这本书是赞不绝口,给予了很高的评价。当时的文人雅士听说左思写的《三都赋》非常好看,都争相抄写这本书。因为抄写文章需要纸张,很多的人都来买纸,结果使得洛阳的纸张价格大涨,原来卖一块钱的纸后来竟涨了好几倍的价钱呢。虽然纸张价钱很高,但是买纸的人还是太多了,竟然把洛阳城里的所有纸张都销售一空了。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来抄写左思写的文章。
后来,我们经常用“洛阳纸贵”这个成语,来形容文章写的很好,有价值,而且广为流传。比如现在有一本好书,被人们疯狂抢购,我们就可以说:这本书被疯狂抢购,一时间洛阳纸贵。
课堂小讨论:小时候的左思为什么受人挖苦?洛阳的纸张为什么很贵?
评论